茶味苦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之源,火降则上清。对于江南镇来说,茶更像是一种已经无法割舍的传统,大街小巷,市井茶家。每一盏,饮下的都是人情练达,世俗欢闹。8月22日至27日,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校报记者团暑期实践团队来到了湖南省安化县江南镇,亲身体验渗透到江南人血脉中的安化黑茶文化,聆听马帮悠远的铃声与探索安化黑茶不断创新的脚步,对茶马古道的发展以及其对湖南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深入了解和调研。
探访黑茶文化传承者
8月23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参观了中国黑茶博物馆。安化是中国黑茶的故乡,素有“神韵安化”之称,黑茶飘香浸润着整个江南镇。实践队员一路了解安化黑茶的发展现状,知读源远流长的黑茶文化,探索精益求精的制茶工艺。
23日下午,实践团队一行前往安化黑茶研究界掌舵人——伍湘安老先生家中。伍湘安的住所是一幢两层楼高的木质小楼,同时也是江南镇唯一一座私人的黑茶博物馆,是安化的黑茶文化研究所。走进室内,茶香扑鼻而来,伍湘安对实践队员介绍道安化黑茶的文化与传统。在他的私人储藏室内,市面上很难见到的30年陈茶显得稀松平常,这里甚至保存了历经80年风雨磨难的“千两茶”。在采访中伍湘安老先生多次强调:“安化黑茶仅仅指在安化县本地生产并加工的黑茶,现今许多外地生产的黑茶都冠以安化黑茶的名目,这是一种欺骗!”这让实践成员不禁思考,究竟要具有怎样的品质,才是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产于安化本地山区种植的大叶种茶叶,再经人工发酵与自然陈化等步骤精制而成。安化黑茶近年来发展迅猛,但是我认为这是厚积薄发的结果。众所周知安化黑茶有着极好的养生功效,而随着生活节奏地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安化黑茶才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不过我希望贩卖黑茶的商家要分清利弊好坏,要先做好茶,再赚好钱。”伍老对实践队员这样总结道。
亲身感受“压茶”制作技艺
江南镇边江村是千两花卷茶的发源地,亦是我国历史上两条茶马古道其中之一的起点,古有“益阳米,湘潭糖,江南的茶包像城墙”的说法,发展至今,有茶行十余家扎根于此,年产值近亿元。
当实践团踏上边江村时,江面上的浓雾才刚刚散去。迎接实践队员的是边江村村支书黄德中,在走过一排排古朴的民居之后实践团来到了湖南生记茶行有限公司。一入门,一声高昂的号子声显得格外引人耳目。几个茶工身着白褂,脚缠白布,正在压制千两茶。经过询问,我们得知这一工序叫做“压茶”,其杠杆重140斤,茶袋14斤,茶锤7斤,压制50余次,最终才能成茶千两。
生记茶行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春跃对实践队员讲述道:“安化黑茶传承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老祖宗经过勤劳的耕耘与勇敢的拼搏,为安化黑茶闯出了一条路来,我们做小辈的,要继承这种传统,把安化黑茶更好的交给你们,交给有希望的后辈们”
重走茶马古道回望“马帮精神”
湖南安化县保留着中国最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原生态的高山民居群落与峡谷风光让这一宝地素有“高山之城,茶马遗风”之称。安化茶马古道缘起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起唐宋,盛在明清。在二战中后期到达顶峰。它绵延千余里,连接川滇藏,是国务院登记在册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校报记者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最后一日的行程安排便在茶马古道,前三日实践团对于茶文化、制茶工艺等的调查已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实践队员樊金这样总结道:“时代的推动使得安化黑茶的电子商务网络日益完善。当订单穿梭于光缆中时,我们应该去回望当年那些马帮带着茶捆行走于山间的样子。只有看见,才不会忘记。”
上午9点,实践团在江南镇政府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李辉的带领下深入峡谷内部,山路险峻,曲折蜿蜒。为了保证安全,如今的茶马古道上修建了栈道与铁索。但是即便这样,来人仍能感受到这条于高山密林中踏出的古道多么不易。当地人介绍,茶马古道就是由一帮不畏艰难、精诚合作、诚信立业、担负使命的马帮人一人一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实践队员吕凌棘在实践心得中写道:“时代总是在不断变迁,总会推陈出新,更上一层。安化就着这自然的馈赠与茶马古道的人文内涵,一种茶文化与市场经济的集散市场在此已成相当规模。这种在原始产区生产加工方式,因为历史厚重的茶香,从而得以在中国百花齐放的茶文化竞争中自成一派。”
文章来源:掌上长沙 2017-08-31
网址链接:https://www. icswb. com/h/100104/20170831/487137.html
编辑:肖燕芳
审核:谷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