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新闻

中国青年报:从象牙塔里走出的“金嗓子”团队在大江南北播种希望 推开乡间扶贫一扇窗

发布时间:2021-01-27 作者:洪克非 责任编辑:宣传部 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12月中旬,第一轮寒潮掠过三湘大地,风雪交加。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网上卖茶的“小龙哥”干得热火朝天。他生平第一次弄准确了“茶”字发音,还学会了沉浸体验式品茶、说茶与卖茶。顶着风雪驱车400公里赶来的“厚朴传媒工作室”的荣斌与青年志愿者李家乐、曹妍亲自上阵在一旁为“小龙哥”助播。

  尽管当时还不是“小龙哥”推流的时间点,但3分钟就有了3500多个线上点赞量。这让20多岁的主播“小龙哥”明白了练就一个“金嗓子”的好处,忙不迭地要求参加之后的教学。

湖南多为丘陵地带,十里不同音。来到沙洲村,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荣斌和他的“厚朴传媒工作室”团队顿觉身价倍增;不仅电商主播、村乡干部,甚至街边的摊贩们,都对远道而来的志愿者们寄予厚望。

  1934年,红军长征路过这里,留下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沙洲村也一直为红色旅游热区。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当地考察,更为这片热土点燃了期望。然而,语言不通,商机来了接不住,成为拦在市场与村民间的一道坎。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我们来不仅是授人以渔,还帮助他们协同捕鱼!”荣斌发现,景区当地村民就在街边摆摊集市,于是带队直奔市场,现场推广普通话和专业的沟通技巧。

当地一种叫“撒子”的特产,味道不错,一包卖10元。然而游客询价时,村民发音中,“十”和“四”之间无法区分,常至尴尬的局面。“像梅干菜,他们就只会直白地售卖,不能从游客角度着想。”荣斌他们现场提示,应该热情地告诉对方,这个梅干菜配上扣肉为上佳之品。

  “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为红色旅游必到之处。“厚朴传媒工作室”团队发现,讲解员虽然表述得感情真挚,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荣斌纠正对方一些字词的发音,传授如何自然地把感情带入的表达技巧;并告诉她们,要根据不同的参观群体来讲解,要有取舍,要有互动,最好能联系今天来讲述过去的历史。

  团队成员们一次次耐心地纠错与示范,换来了老乡们一张张满意的笑脸。当晚的室内授课更是火爆,200个“临时学员”甚至比小学生更认真,其中还有从教30年的小学老师。

学员中年龄最大的是82岁的曹赞兰老人,提前半小时赶到培训现场,身边还带着3岁的小孙女。课堂上,老人一丝不苟地记笔记,一字一句地跟读练习。她说,自己经营一个小摊,平时会面对很多外地来的游客,常因沟通障碍影响生意。听课后更让她有了紧迫感。

培训班上的朱小勇和朱梦嘉是父女俩,朱小勇是村里的老支书,女儿是景区陈列馆的解说员。课上,朱小勇一连三次上台拿起话筒,给大家讲述沙洲村。最开始表达语速太快字音不准,没有重点没有节奏,到最后讲起来有故事感有对象感,还运用了典故。进步之迅速,让大家赞叹不已。

  三天的汝城之行,成为当地轰动一时的新闻。县职业教育中心综合室主任祝卫芬对此颇为感叹。她认为,这种大课讲理论、小课做实训、现场实地辅导的方式针对性强,村民提升很快,对于当地村民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有强烈推动。

  对于荣斌团队而言,这只是他们语言扶贫的“金种子计划”其中一小步。

  作为全国第一家法制频道创办者之一、全国首届优秀法制节目主持人奖获得者的他,有着多年节目主持人、制作人的实践经验和媒体资源优势。2010年,他调到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从事播音和策划课程教学,一方面把一线工作的丰富经验融入到教学中,另一方面联合湖南广电系统多位知名专家和播音员主持人共同打造《广播节目播音与主持》课程。该教学课程经评审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覆盖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全国200余所院校,并被列入爱课程网“2019金课扶贫全国行动计划”。

  荣斌从后台数据看到,观看教程的几万人中,不仅有播音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土木、金融、会计等专业人士,甚至还有中小学生和80多岁的老人。他由此受到启发:既然可以覆盖这么多人,能否用于为贫困地区提供语言扶贫教育服务?

  自2016年以来,他联合一批教师、学生和知名电视台电台主持人,组建了专门团队推广语言扶贫。荣斌告诉记者,当年离开电视台到大学任教也是这种育人情结使然。“你教会了一批学生,远比你做多少期节目更有意义。”而多年任教桃李芬芳后,他决心在一个新领域尝试突破。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乌鸦小学的孩子们给了荣斌团队更多的动力。

  龙山县地处偏远,属国家级贫困县。当地一句俗话称,“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龙山人说普通话”。但离县城2小时车程外的小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劲头让人激动:有个孩子被点名朗诵一首古诗,发音得到纠正后,他接连两次举手抢答,要求老师持续指点进步。授课变成了“抢答比赛”。课堂上齐刷刷高举的小手,让他们理解当地迫切期望推广普通话的愿望。

  抓住这一契机,他们实施线上线下语言立体扶贫志愿服务行动,以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干部群众语言表达能力为突破口,来提升农村劳动力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

  被团队关注得更多的是基层教师,得到的回馈也无比热烈。

  龙山县教育局从辖区各个学校抽选了150个中小学骨干教师到文教体局大楼来培训。

  荣斌说,除了发音和语调,沟通得最多的是语言表达技巧,借助电视的访谈教老师怎么样和学生互动。另一块则是如何运气发声,让老师不至于劳累不堪嗓子喊破。

  偌大的培训室寂静无声,多年在一线授课的老师们齐刷刷地听课、做笔记,心无旁骛。红岩小学的语文教师吕玮玮尚在哺乳期,为了不错过学习,她带着宝宝和宝宝外婆一大早就从红岩溪镇赶到县城,让外婆带着二宝在门廊外等候。即便孩子哭闹不止,她仍坚持到课间休息时,才出去照顾。

  一整天的课讲下来,微信里添加了不少当地新朋友,团队答应在线上建立更多联系。

第二天在龙山县大安乡乡政府,70余名乡村干部也加入了听课的队伍。很多人第一次弄明白了舌根音、平舌音和翘舌音,争先恐后地上台表达,比小学生更显积极。大安乡大红村支部书记王先群为了巩固学习效果,也为了能纠正乡亲们的普通话,一直举着手机拍下了讲座的整个过程,“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

  龙山县惹巴拉景区的临时教室,附近村民早早就在临时教室等候教学团队的到来。荣斌主讲了《谁不说俺家乡好——金牌导游为你而来》,从如何介绍家乡、如何讲好普通话、如何当好导游等方面,向村民详细讲解用标准普通话与游客良好沟通的表达方式,并进行互动交流,带领大家一起体验“同样的风景、不同的讲解,会给游客们带来不同的感受”的奥妙。

  三天五讲无法满足大家的期待。2020年,荣斌和他的团队开展了利用线上平台为龙山县村民开展线上直播带货培训行动。从主播基础素养、语言组织能力等14个方面进行讲解,培训村民在线上围绕龙山惹巴拉景点、惹巴拉民宿,结合湘西椪柑、龙山百合、姜糖、罐罐菌、湘西酸萝卜等进行直播带货,一场卖了17万元的白百合。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2020年,荣斌带领教学团队奔波于大江南北,受益人群既有200余所高校的大学生,也有偏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乡村教师、村干部和村民。团队的语言扶贫志愿服务项目,荣获了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水利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共同颁发的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荣斌说,团队的“厚朴”工作室创立之初,就含有希望(hope)的意思。“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担负的角色负责,对自己、家人和社会。其实,在守望责任时,你能发现快乐、创造快乐,也会有光明未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洪克非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文链接:

https://s.cyol.com/shuzibao/cmsfile/cms_json/zqzx/Newspaper/2/2021-01-22/Content/nw.D110000zgqnb_20210122_3-05.html?isshow=1


编辑:朱 珊

审核:祝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