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首次把“教育数字化”写入了党代会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是战略支撑;建强高等教育,教育数字化是必然选择。
全力打造高等教育数字化平台。作为智力聚集地,高校应通过数字化平台,推动智力资源更广泛地送达受教育者。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当前,高等教育向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不断发展,翻转课堂、隔空教学、慕课、云课堂等新兴教学技术不断运用到教学领域。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建设以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为基础的教学平台,整合各种资源,为师生提供符合个人工作学习需求的个性化教学平台,从而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基础设施、网络框架、支撑系统、公共数据、前端显示等五大部分构建,对教学科研、教学评估、师生信息、创业就业、财务审计、后勤基建等业务系统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统筹推进高校管理工作。建设数字化服务平台。将教学过程等进行数字化转换,打破时空界限,使学生可以时刻接触到世界各地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方式方法,同时促进教师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数字化教学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实现与学生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努力培养社会急需数字化人才。掌握数字技能,是当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高校应立足自身学科优势,实现学生个性化多样化数字化培养。一是需求导向培养数字化学生人才。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正处于转型期,高新技术企业转型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数字化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指出,我国数字化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仍在持续放大。高校是数字化人才培养的主要集聚地,因此,高校应全面提升学生数字化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素养,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二是学科融合打造数字化教师团队。通过建立数字化教师团队激励制度,对数字化教师团队进行数字技术知识培训,提升教师的数字技术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创新,构建起协同合作的数字化教育生态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适应新时代高校数字化发展需求。三是校地合作共建数字化训练基地。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这需要高校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在人才培养、专业学科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紧抓产业热点,共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化训练基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数字化人才。
不断提升高校治理数字化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建设智能化校园。瞄准这一目标,应不断推进高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校园数据信息的应用效果,使数字化校园具备情景感知、无缝链接、智能交流、科学管控及可视化等功能,构建能够推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以及服务工作朝着智慧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的数字化校园体系,为校园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支持。制定数字化发展规划。传统高校的教育理念主要以书本的知识呈现,而数字化高校不仅仅只停留在书本的教学,还在于通过数字技术和相关实践活动来开展教学活动。如何保障高校数字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可通过系统规划,明确数字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数字化规划体系结构以及各阶段具体任务,使数字化建设不再仅仅是某一个部门的数字化,而是全校从管理、教学到科研、服务各个部门全方位的数字化,进而实现高校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化评价机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通过创新评价工具,开展无感式、伴随式数据采集,从而实现对评价数据全过程、全方位的搜集,为高校数字化建设发展提供科学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决策依据。
(作者系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来源:湖南日报2023.11.02
链接:https://h5cgi.voc.com.cn/hnrbdzb/#/detail?kid=1655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