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外国语学院创建于1978年,现有英语、日语、翻译3个专业,英语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日语专业为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翻译教学团队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依托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湖湘典籍翻译与传播研究基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助力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构建了“外语语言能力+岗位实操能力+国际传播能力”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内+校外+海外”三结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专业基础厚实、岗位实践能力强、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深化“三新”外语专业建设,国际化办学特色显著
学院专业建设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将创新+智慧+共享理念贯穿其中。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优势,秉持新文科理念,对接区域新业态发展,培养应用型“三新”外语人才。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具有行业经历的“复合型”人才,打破学科和校政企边界,整合海内海外、线上线下的优质课程和师资,成立“虚拟教研室”,与学校马栏山新媒体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共享优质资源,聘请国家名师、行业兼职教师,共享企业实操课程。
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与长沙市商务局、长沙市教育局、马栏山视频文创园、长沙晚报、武汉传神翻译有限公司和Marriott Vacation Club等共建优质实践教学基地。
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课程、项目和暑期实践,采用新媒体手段,多语讲好“湖湘故事”,服务乡村基础外语教育振兴,围绕湖湘传统和企业文化制作“湖湘传统手工艺文化外宣”等系列外语视频和宣传册。
2005年起开展“赴美、赴日带薪实习”项目和“赴美、赴日异地学习+实习”项目与日本广岛大学、城西国际大学、九州共立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 选派优秀学生出国交换、联合培养达800余人次。
此外,学院还与美国、英国、韩国、法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大学与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
强化学科平台建设,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
学院致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积极对接区域行业需求,凝练学科研究方向,深入发掘整合学术资源,重点围绕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外文学与文化、国际传播开展研究。突出国际传播特色,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做好担当服务。
“湖湘典籍翻译与传播研究基地”的成立,既符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定位,又可充分发挥外语学科的优势和特色,致力于服务湖湘文化传承与传播。
学院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0余项,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余项、省级项目6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4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 60余篇。向省教育厅、市委宣传部等部门提交《打造新媒体国际传播平台,提升长沙国际传播力》等咨询报告10余篇,并被采纳。撰写“金点子”《以思政课程为抓手在大学生中弘扬雷锋精神》被省政府工作报告建议征集活动采纳。学院师生承担了省委宣传部出品的湘派电视理论片《当马克思遇见孔夫子》英文字幕的翻译工作。
构建实践育人模式,人才培养成绩斐然
学院注重实践育人,同湖南省雷锋纪念馆、深圳市昆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傲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深圳星光丽特科技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一批优质实践教学基地,育人成效显著。
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每年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类竞赛,在“外研社·国才杯”系列比赛、全国口译大赛、湖南省大学生外语演讲比赛、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获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级奖项90余项。18级日语1班李希霓同学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学生社会服务能力突出。立足外语特色,着力打造了“雷锋”志愿服务品牌,与湖南雷锋纪念馆合作共建“雷锋精神实践教育基地”、组建“雷锋精神国际交流志愿服务队”,形成了理论文章、翻译手册、双语绘本、双语外宣视频等一系列成果。目前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刊发研究编写的双语音频、视频、理论文章164篇,阅读量超过了300万,点赞数超90万;开展活动1500余场,辐射周边社区和学校达186个,服务对象达2万余人次,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逾2万小时。
策划:徐远超 胡晴
执行:董牮 胡晴 徐君玲
本期指导:刘秋菊 李海军
本期文案:刘琼 谢冬 吴美群
特邀嘉宾:刘芬 杨红 刘和林 王飞 邹婷芳 周乘风 雷野 Denis(美国) 竹泽真利(日本)
摄像剪辑:龙力 潘琰 王思宇 张莉
出镜主播:刘晗
配音:汪恒远
联合出品: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新湖南·湘学频道
来源:新湖南 2023.11.29
链接:https://m.voc.com.cn/xhn/news/202311/1905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