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新闻

【光明日报】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以美化人 以美培元 构建高校“大美育”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4-04-24 作者:李巧伟 责任编辑:宣传部 浏览次数: 来源:音乐学院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九州体育(中国)有限公司积极探索专业教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将美育与地方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相联系,将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创办成专业教育与美育工作相结合的品牌育人项目,开创了“大美育”工作新格局。

顶层设计

将美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学校成立美育教研室,由音乐学院牵头,统筹全校美育工作,各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通力合作,针对全体学生开展多种类的美育,打造专业教育与美育工作相结合的品牌育人项目。美育教研室联合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开展“音乐党课”等活动,将其作为美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举办“马栏山美育大讲堂”等人文素质讲座,提高学生对美育的认知度。打造学生活动品牌,开展美育第二课堂、“音乐支教”等美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美育的认可度。努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合、艺科融合,发挥高校智库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职能,使美育成为学生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的内驱力。

强化实践

以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美育实践自觉

学校将美育纳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美育创、以创涵美”,依托国家级“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学生美育作品先后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二等奖。

学校将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探索“育人温度”与“育人亮度”深度融合的第二课堂。艺术设计学院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合举办“美育公开课”活动,实现“艺术疗愈”。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征集植物标本、植物主题手绘画等素材,通过美育培育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

打造品牌

提升学生作品质量和社会实践品质

学校积极推进具有音乐舞蹈艺术文化精神特质的舞台精品艺术创作实践,将“专业课程”带到“田间地头”,打造原创舞蹈作品《十八洞的新苗歌》,以艺术形式展现新农村建设成果。该作品荣获“文华奖”等10余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入选全国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舞蹈教材。此外,音乐学院200多名学生受邀参加2024年央视春晚长沙分会场的演出活动,通过高质量的社会实践和艺术作品呈现,树立了高品位的美育典范。

学校积极探索构建校内和校外优势互补、学校和社会有机衔接的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多渠道、持久性搭建美育实践阵地。开展“音乐扶贫”“社区音乐教室——美育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推动民间音乐保护及乡村与社区儿童、青少年的美育工作。

校企合作

打造高质量美育实践项目

学校积极构建“跨界+融合”艺科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文化类二级学院、科技类二级学院,与国家级文化产业园“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重组马栏山新媒体学院,突破学科边界,将艺术、科技、文化深度融合。学校将美育浸润到各学科,初步形成了以工程应用类学科专业群为主体,文化创意类与现代服务类学科专业群为两翼,理、工、文、管、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拓宽美育融合发展路径。

为进一步提升美育成效,学校着力拓展科技类艺科融合教育资源。艺术与设计学院与云上栏山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红色电影修复基地,运用4k技术修复红色经典影片《雷锋》。成立“红色经典数字化保护与修复志愿服务实践团”,深入中小学校开展“VR雷锋数字展馆”体验与传播活动。

思政贯通

搭建五维融合美育平台

以思政为引领,学校创新搭建“讲、唱、演、奏、创”五维融合的育人平台。

“讲”是讲好“音乐党课”,打造“艺术思政化”与“思政艺术化”交融的高校美育品牌。学校以舞台化的艺术形式呈现思政教育内容,打造“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宣讲课堂,为思政课增添力度和温度。

“唱”是举办“师生原创作品音乐会”等活动,音乐学院融合专业教育与美育,将思政元素融入音乐会,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激发爱国情感。

“演”是开展“周末大舞台”系列美育活动,以美育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音乐学院以“周末大舞台”项目建设为契机,创作反映学校办学特点的原创作品,通过精彩纷呈的艺术作品,激发全体师生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奏”是通过民族管弦乐、室内乐、交响乐等精品节目传承红色基因。音乐学院成立民族管弦乐、室内乐等学生乐团,不定期举办各类大型音乐演奏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创”是创作红色话剧、音乐剧、歌剧等,在激发师生创造力的同时提升美育效能。学校原创红色话剧《日出湘江》,将湖南本土的红色故事搬上戏剧舞台,并成为学校校园文化重要品牌,被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大思政课”。


来源:光明日报 2024.04.24

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79dd0c0ec750499d89b5e65b829eec0e